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又一批公众号被封,“地方号”成违规重灾区,你还敢在危险的边缘试探吗?

发表时间:2018-11-05
    最近,上海网信办依法封禁了一批违规公众号,其中包括不少上海有名的地方号和教育号。

    在详细了解后,发现这次封号主要针对以下5块内容。

    一、冒充官方机构,被永久封禁

    微信公众号「人民监察」(微信号:gh_d71394db713a)、「人民法治上海」(微信号:rmfzsh),因假冒官方机构账号,违规发布时政新闻信息,被永久封禁。

    其实现在不少公众号为了误导用户关注,有意识地将公众号的名称、摘要描述得像是官方账号一样。

    而根据《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官方的公众账号应向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分类备案。违反协议约定将视情节采取警示、限制发布、暂停更新直至关闭账号等措施。

    也就是说,通过名称和摘要误导用户的行为,注定只能蒙骗一时,封号后一切幻影都会被清空。

    二、传播低俗信息,被依法关闭

    微信公众号「没有买卖没有杀害」涉嫌发布传播涉社会稳定的谣言信息,「世界未解之谜」借科学探索名义传播低俗虚假信息,而被依法关闭。

    据小编观察,这类账号的文章多数为“标题党”、“惊悚党”的内容,从低俗媚俗、恶意营销的角度博取用户眼球。

    事实上,标题党始终是微信严查的重点,今年4月,微信上线了“标题夸大误导”的功能。

    针对标题使用夸张、极端的词语和数据夸大其词等情况,微信都会用红字标注“标题夸大误导”。



    而在前两天,两部门约谈腾讯后,微信也进一步表示将加强审核机制,并在调整执行以下策略:

    1.针对低俗违规帐号限制文章搜索和帐号搜索;

    2.对低俗内容标准收紧,处罚加重;

    3.屏蔽低俗相关关键词搜索。

    相信之后微信对于低俗标题党的查封只会越来越严。

    其实 ,现在不少用户已经对“标题党”的内容免疫了,与其在违规边缘试探,倒不如安心做好内容走的长远。

    三、过度曲解政策,封号30天

    “上海初高中讯息”“魔都升学爆料”等14个教育类公众号曲解教育政策、传播不实信息,被不同程度处以暂停更新15日,暂停更新30日的惩罚。

    同时约谈了违规教育类公众号在沪运营负责人,责令全面深入整改。
 
    而这批教育号被封禁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曲解政策,主观臆断。对各类教育政策和现象不准确的解读,偏离政策初衷,违素质教育导向。

    2.贩卖焦虑,软文盛行。宣传秉持错误教育观的家长,传递“鸡血式”焦虑,夸大焦虑的背后,实为兜售补课。

    这次,数十个教育自媒体的公众被封,相信会引起不少教育号的反思。

    四、违规发布时政信息,封号1个月

    微信公众号“杨行新鲜事”因违规发布时政新闻信息,扰乱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处以封号一个月的惩罚。

    这条违规消息其实算是老生常谈了。

    因为早在14年,就有规定,除了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公众账号可以转载时政类新闻外,其他公众账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

    而最新时政消息的往往是地方号流量的来源,所以不少地方号依旧“我行我素”,相信这次的封禁会给不少地方号敲响警钟。

    五、锦鲤成封号雷区,连招行都不放过

    之前在微博上引起大量话题的的中国锦鲤活动,却在微信上成了封号雷区。

    虽然这条与上海网信办封禁无关,但影响的范围却更广。

    凡是在公众号上开展“锦鲤”活动的公众号,活动期间增长的粉丝都被清零,而且都被处以最少7天,最多永久封号的处罚。

   上周,锦鲤的封号甚至波及到了「招商银行」的官方公众账号,他们的锦鲤活动提示用户,必须将带有二维码的图片转发至朋友圈才能获取抽奖资格。

    在封禁后,招行对活动内容进行了调整,目前已经被解封。

    其实锦鲤活动被微信集体关“小黑屋”是可以预见得到,微信一直对诱导分享的行为是零容忍的,锦鲤的分享规则无异于无视微信的基础规则。

    小编在此也提醒运营者,在跟风参与热门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再次注意平台的规则和限制,不要因一时的涨粉,被封号+清空粉丝。

    这次,上海网信办一共查处了19个公众账号,涉及领域较广。

    尽管目前只是在上海实行,但相信随着净网行动和微信整改行动的进一步实施,落实到各地也只是时间问题。

    希望各位运营者引以为鉴,在运营的过程中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在危险的边缘试探。

案例展示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