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城市不断扩张,便捷买菜成为都市白领的一种渴求。北京有“青年菜君”、杭州有“小美生活”,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瞄准农副产品的配送服务。
近日,杭州万寿亭农贸市场也把菜场“搬”上手机,大胆试水O2O服务。该菜场辐射“一公里生活圈”内的天水街道7个社区,以及环西社区、半道红社区近10万居民,只需手机点点、微信下单,不出一个小时,即可享受生鲜配送上门。试运行一周后,在万寿亭“网上菜场”使用手机买菜的用户超过1500人。
传统农贸市场缘何“触网”?运营过程是否顺利?
手机下单 一小时内送货上门
万寿亭农贸市场“网上菜场”依托微信公众号“当代互联生活”。
用手机扫描微信二维码,点击进入完成注册(填写用户信息、送货地址及联系电话等),即可开逛虚拟菜场:分生鲜、净菜成品、水果、专业团购等多个栏目。
把商品放入“购物车”,预约好配送时间、提交订单,完成支付后一个小时,骑着小电驴、身穿制服的配送员就通知记者到货了。对比价格,比超市略低,和实体菜场的苹果价格相当。
吴伟民说,配送人员都是市场里原来给饭馆、酒店配货的商户,为了保证生鲜的卫生、完好,每单商品都单独包装,生、熟食分装,生鲜产品用冰袋保鲜,再放入带盖子的配送箱,“甲鱼等货品如果顾客有要求,也会现场杀好再送”。
夹缝突围“农改超”谋求新路径
“近两年,传统农贸市场的日子越来越艰难。”传统农贸市场正遭受“上下夹击”——上有各种大型超市或农副产品直营店,下有社区店,如何在夹缝中突围?“网上菜场”开始在他心中酝酿。
目前的同类服务,有的配送到地铁口,不进家门,有的蔬果生鲜从哪里来,不知道。传统农贸市场做电商O2O有独特优势——“农贸市场有完整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农残、吊白块等每天都要检测。农贸市场最“接地气”,它遍布城市各个角落;食材品质又有安全保障,因为这里有专业的食品安全检测和来源追溯体系。
饕餮盛宴 生鲜电商成“新蓝海”
试水一周,万寿亭“网上菜场”日均接单200至300人次,网络客服忙得脚不沾地。
“很多未被覆盖区域的顾客也纷纷要求订货。”市场管理员董薪中发现,指尖订菜的客户遍布杭州,随着支付宝付款方式的开通,这方面的需求喷薄欲出。
“我还接到环西社区一位孤寡老人的电话,她腿脚不便,问我们能否电话订货。”负责人说,在万寿亭农贸市场试水电商之前,该市场的分销点、驻扎在灯芯巷社区的“麟海菜园”已试水一年,“社区居民通过电话、微信、QQ、网页等多种渠道,实时了解食材资讯,完成订购,每月销售额增加了30%。等时机成熟,我们也会尝试多途径订购。”